关于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绵职学[2020]2号)

作者: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时间:2020-04-27

各系: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部署,按照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及四川省教育工作委员会等《关于进一步科学精准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社会心理服务的通知》(川卫函〔2020〕55号)相关要求,全面落实学校防控疫情领导小组的各项工作部署和安排,前期学校已经启动面向全校师生的网络及热线心理援助工作,为广大师生提供即时心理服务。为更好的服务于全校师生,现将近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安排通知如下:

一、提高政治站位,重视学生心理疏导工作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学生易出现焦虑、恐惧、抑郁、烦躁、易怒等不良情绪,及时有效做好学生心理疏导是抗击疫情、战胜疫情的一项重要工作。要提高政治站位,做好重点人群的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工作。

(一)掌握学生心理动态,家校共护学生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下简称“心理中心”)科学制定学生心理健康状态及心理服务需求网络调查问卷,各系心理辅导站配合组织学生填写,协助掌握学生心理状态和服务需求。各系定期填报《班级心理晴雨表》、定期进行学生心理危机排查工作,如发现学生出现心理异常情况,各系要及时反馈给心理中心和学生家长,积极与家长建立联系,将家长纳入心理援助工作联动体系,尽力协助做好帮扶和干预,并做好学生心理档案记录。

(二)发挥朋辈辅导力量,分层、分类心理疏导

充分发挥朋辈力量,如主要学生干部、班级心理委员等,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朋辈互助,及时了解班级同学的居家学习生活,提供力所能及地关怀和帮助,让同学们在集体中找到归属感,增强信心和力量。对于发现有异常的同学,及时上报给辅导员或心理老师。对于重点关注学生,各系应进行分层、分类进行心理辅导。需要特别关注的学生群体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类:

面临毕业论文(设计)、就业、升学的毕业班学生;

因疫情导致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

因疫情导致家人患病或去世的学生;

因被隔离、确诊(或疑似)而产生心理问题的学生;

因疫情导致失恋的学生;

家庭关系特殊的学生;

学业困难、面临重修或补考的学生;

情绪敏感的学生;

原本在重点库中的学生。

(三)团体和个体辅导相结合,畅通心理支持服务渠道

心理中心及各系心理辅导站持续做好心理援助服务工作,可通过线上主题班会、线上教学、线上宣传等形式提供团体心理辅导。加强特殊时期对学生的心理疏导,畅通个体心理咨询和心理援助通道,各系心理辅导站加强与心理中心的沟通协作,及时为有需要的师生提供心理支持,严重问题及时转介。校内外心理援助途径见附件1。

二、打破空间局限,开展线上心理文化活动

(一)开展线上心理知识学习、技能培训及照片评选活动

心理中心及各系心理辅导站组织有关师生学习由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全国高校心理委员工作服务平台、四川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委会等发布的心理健康网络课程、心理健康教育技能培训、心理健康线上知识讲座等,提高心理教师及学生心理干部防控疫情期间的工作能力素养以及提升我校师生应对疫情的积极心理品质。

各系收集整理组织本系师生远程学习的活动截图、考勤、照片等工作资料,开展“最美远程学习照片”评选活动,并推选1张参与全校评选与展示,推选的照片应体现我校大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及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

(二)“我班战‘疫’心故事”微视频展播活动

入围校赛的19部作品自本年度3月29日起在微信公众号“绵职心理”进行展播,各系可通过微信朋友圈、班级微信群、QQ群等途径进行宣传。心理中心于五月中下旬发布网络投票,最终根据各系阅读数、作品票数进行综合评比,设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5名(淘汰率40%)。

(三)“阅读健心,共抗疫情”读书心得分享活动

活动主题:阅读健心,共抗疫情

活动范围:全体在籍学生;

建议阅读范围:心理学、心理健康、精神健康相关书籍(此类电子书资源可从微信公众号“绵职心理”后台获取)。

活动流程:

1.读书交流阶段

各系心理辅导站依托本系班级微信群、QQ群、微博、公众号等平台,组织学生参加读书活动。参考集体共读、个人自学、经验交流、线上沙龙、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相互督促共勉,提高读书和学习效率。提倡学生以撰写读书笔记、读书手帐、录制朗读音频、制作Vlog视频等形式,在班级群或其他校园网络社群中分享读书心得。各系可根据本系特点自行拟定活动细则。

2.系部评选阶段

各系自行拟定评选规则,评选若干名“阅读达人”,并推荐1名参加学校“阅读健心”评选活动。

3.学校评选阶段

各系推选进入学校评选的阅读达人,需录制4~5分钟的短视频进行读书经验或学习心得分享,要求选手必须真人出镜进行讲解。选手需自行剪辑设计镜头画面并搭配背景音乐及字幕。内容需体现个人的阅读学习成果,可以是讲解某一本或多本书籍的知识精华及学习心得,也可以是分享自己的读书方法或读书为自己带来的改变。要求内容为原创,严禁抄袭、剽窃他人成果,一经发现将取消评比资格,并给予通报批评。

心理中心组织评审团观看参赛视频并进行评分,根据得分高低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若干。

时间安排:四月下旬至六月上旬,评选时间后续通知。

(四)各系特色活动

各系充分利用互联网工具,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线上心理文化活动。寓教于乐,集丰富性、互动性、趣味性和知识性于一体,充分发挥各系特色,打造心理品牌活动。例如线上线上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线上心理主题班会、线上心理读书小组、线上心理视频观看讨论、线上心理讲座、线上心理征文等,鼓励同学们将居家的时间充分利用起来,健康作息,避免因无聊、焦虑、抑郁等情绪而产生不良心理影响。

心理中心根据各系活动举办情况,综合评选出优秀组织奖若干,具体工作安排后续通知。

三、工作要求

(一)积极宣传,广泛动员

各系要利用各类新媒体平台和传统宣传手段相结合,辅助学校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积极主动向师生推送疫情防控期间的自我心理调适和常见心理问题应对的相关知识,广泛动员学生参与心理健康活动,提升防疫期间心理素质。

(二)做好防疫期间工作开展情况统计与上报

各系根据各自情况保留相关工作的文字、图片或视频材料,包括但不限于策划、总结、截图、照片、作品、心理档案等材料。材料分类整理后填写《附件2:防疫期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情况统计表》。疫情结束后各系将整理汇总好的材料电子版报心理中心,上报时间将另行通知。

 

附件:1.校内外心理援助通道

2.防疫期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情况统计表

 

 

学生工作部

20204 27


附件1

校内外心理援助通道

(一)校内通道

①各系心理咨询预约QQ号码:

胡珊(材料系心理老师):490534689

蒲奕蓓(管理系心理老师):315878484

孙薇(机电系心理老师):21599891

李欢(计科系心理老师):345532300

宋江枫、陈倩倩(建筑系心理老师):631421630、443229984

万可(人文系心理老师):309820746

邓溧(信息系心理老师):799560964

何妮(艺术系心理老师):826622

②心理咨询预约邮箱:mianzhixinli@126.com

③心理中心咨询预约及朋辈支持: QQ 2929894696

(二)校外通道

省级心理援助专用热线:96111400-0580-111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咨询电话:028-85422114(新型冠状病毒咨询请按4)

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四川省精神卫生中心)24小时心理咨询电话:0816-2268885

教育部华中师范大学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4009678920、010-67440033、027-59427263

附件2

防疫期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情况统计表

系别:                  填表人:

一、开展心理健康主题班会及工作会议情况(列点说明,支撑材料可附后)

 

 

 

 

二、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情况(列点说明,支撑材料可附后)

 

 

 

 

 

三、开展心理健康活动情况(列点说明,支撑材料可附后)

 

 

 

 

 

四、开展学生心理咨询或心理帮扶工作情况(列点说明,支撑材料可附后)

 

 

 

 

五、心理咨询或深入帮扶典型案例:(细节陈述请注意保护当事人隐私)

注:按实际工作开展情况填写,如暂时无相关活动可不填。

 

版权所有 绵阳职业技术学院 学生工作部,电话:0816-2200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