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开学季,我校大学新生中都有一群特殊的人,他们在满怀憧憬地踏入梦寐以求的大学校园时,还因家境贫寒而承受着巨大的经济压力。
所幸,他们进入的这所学校,早在10余年前,就为贫困生顺利入学建立了“绿色通道”。为保证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学校在积极落实国家资助政策之外,还积极拓展救济渠道,想方设法帮助贫困生由入学“绿色通道”走上学业人生成功路。
“绿色通道”畅通无阻
9月9 日,是新生报到的第一天,在“绿色通道”报名点,前来办理手续的新生及其家长井然有序地排着长队,志愿者和老师们耐心地为前来报名的学生及其家长解释着一旁的入学流程图。为响应国家号召,简化“绿色通道”办理手续,今年我校已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的新生,经过各系审核后即可直接办理入住手续。“针对家庭困难的新生,我们一律先办理入学手续,然后再根据核实后的情况,分别采取不同方式予以资助。学费不足可以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生源地贷款;生活费不足,有国家助学与社会助学金、学校临时困难补助,也可以申请勤工助学岗位;成绩优秀的,有专门针对贫困生的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其他各层面的奖学金。”学生工作部负责人介绍道。截止9月11日,共有1088名新生通过“绿色通道”走进了学校大门,约占2017级新生报到总人数的27.2%。
“你们好好把情况了解清楚,把我的电话给学生,让她有什么困难直接来找我。”人文科学系负责人在电话中说。电话里提到的学生是该系2017级新生王兰(化名),来自四川宜宾,是一名特困生,母亲长年缠绵病榻,几乎丧失劳动能力,父亲又于去年意外身亡,家庭一贫如洗。暑假期间,想着自己大学三年的学费、生活费没有着落,想着早日挣钱为母分忧,王兰几度想要放弃学业,最终,对大学校园梦寐以求的她在母亲鼓励下决定咬牙坚持。此时,幸而得到一位好心民警的资助,母女二人才有了来绵的路费。学校了解到王兰的情况后,立即启动了特困新生资助程序:通过“绿色通道”为她顺利办理入学、入住手续;学工部为她申请临时困难补助;后勤处为她准备好床上用品和生活用品、申请减免住宿费,公寓中心的老师为王兰母亲购买了返程车票;人文系组织老师们为她捐赠衣物,学长学姐们为她送去暖心的水果和零食……让这位特困新生一入学就感受到了来自绵阳职院这个大家庭的温暖与关怀。“开学以后,学校将会为她安排每月收入约800元的勤工助学岗位,帮助她解决生活费问题。我们将对她进行长期跟踪帮扶,密切关注她的学习与生活情况,尽全力帮助她解决困难,不让她因为费用问题辍学。”后勤产业处负责人表示。
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10多年来,为了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依据相关政策,学校建立“奖、助、贷、减、免、补”六位一体的学生资助体系,全方位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学校设有学生资助管理科,以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发展的贴心人为宗旨,与相关部门建立联动机制,统一协调和管理国家、社会、学校对品学兼优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奖励资助工作。学校制定了《绵阳职业技术学院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管理办法》、《绵阳职业技术学院奖学金实施办法》、《绵阳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临时困难补助管理办法》等系列制度,设立了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新生奖学金、学校奖学金、社会捐助等各类奖助学金。学校还有学生临时困难补助及其他特殊困难帮扶机制,为特困学生和突发情况造成经济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提供全方位救济。
为了让党和国家及学校的温暖深入人心,学校高度重视资助政策宣传。每年招生季,学校都要制作《高等学校资助政策简介》、《国家助学贷款须知》、《生源地助学贷款须知》等宣传材料,随录取通知书寄给每一名新生,确保宣传全覆盖。学生资助管理科还积极通过专门的QQ群、微信公众号等渠道进行相关资助政策宣传,随时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沟通,并及时处置各种资助问题。“如今,越来越多的贫困学生愿意通过国家和学校的助学体系,为家庭减轻经济负担。今年通过‘绿色通道’办理入学的同学比去年整整多了一倍。”学生资助管理科负责人说。
据统计,2016年,学校评审、发放或协助办理国家奖学金11人,共计8.8万元;国家励志奖学金275人,共计137.5万元;学院奖学金600人,共计17.08万元;国家助学金6467人,共计970.05万元;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临时困难补助19人,共计3.5万元;凉山州、彝区州外就读学生生活补助12人,共计1.8万元;应征入伍服兵役和退役士兵国家资助112人,共计106.86万元;大学生勤工助学酬金120人,共计5.4万元;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988人,共计709.97万元;中职学生国家助学金593人,共计74.45万元;减免家庭经济困难中职学生学费3294人,共计357.95万元。
学校将立德树人作为学生资助工作的根本任务,坚持“资助”与“育人”相结合。随着新生逐步适应大学生活,学校将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努力提供锻炼能力、展现自我的平台,通过经济资助、精神关爱、能力建设“三位一体”的个性化资助方案帮助他们实现“自身造血”功能,进而“输血他人”帮助家庭摆脱贫困。学校积极开展诚信、感恩、励志、心理健康、勤俭“五项”教育,培养学生自立自强、诚信感恩、将爱传递的意识,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健康、快乐、全面成长成才,走上学业人生成功路。(刘晨晨)